网页无法加载
翻页 夜间
爱好小说文学网>玄幻奇幻>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 > 上卷
    一

    北国十月是全年中最美好的季节。在坦荡无垠的大平原上,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欢笑。就说是在那有五花季节美誉的深山老林中吧,也不时飞出打柴人的歌声,或登山人的笑语。如果再仰望那蓝蓝的高天,以及在碧海长空中飘浮的白云,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道:

    “啊!多美的秋天……”

    但是,一九三四年十月的北国却是十分凄戚惨然。大地荒芜,满目疮痍,再看看那遍野的饿殍以及那累累的白骨,再听听那“左手拿着瓢,右手孩儿抱,离乡背井把饭要……”的歌声,大有不寒而栗之感!不知情的人们一定会发出这样的自问:

    “啊!一九三四年的秋天怎么了?……”

    十月中旬末的一天,铅似的浓云重重地压迫着大地,淅淅沥沥的秋雨就像是潸然而下的泪水,又给昏暗的大地蒙上了一层雾似的白纱,也给逃难人们的心上罩上了一层难以消散的愁云。就在这时,远天隐隐传来隆隆的响声,四处流浪的人们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,几尽本能地循声眺望长空,遗憾的是低垂的浓云遮住了视线,什么也看不见。隆隆作响的马达声越来越近了,不知是谁喊了一声:“日本飞机又要下蛋了!”雨中的难民有的卧在泥泞的庄稼地里,有的不要命地四下逃散,再听听那男人喊、女人叫、孩子哭……真是惨不忍睹,悲不忍听!读者看后一定会愤然地骂道:

    “可恨的日本侵略者!……”

    但是,今天在长空中翱翔的飞机不是日本人的轰炸机,而是南京国民政府蒋委员长的专机。为此,读者一定会发出这样的自问:

    “蒋介石不在南昌组织实施第五次‘围剿’计划,他坐着专机到华北来干什么?……”

    蒋介石为完成一统天下,安坐九五之尊的宝座,首先实行了“削藩裁军,一切权力归中央”的计划。为此,他相继发动了“蒋桂战争”、“蒋冯战争”、“蒋冯阎中原大战”等内战,终于打垮了诸地方实力派,使得冯玉祥、阎锡山、张学良、李宗仁等这些拥兵自重的封疆大吏称臣。接着,他置日本侵略于不顾,在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既定方针下,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,尤其对江西朱毛红军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军事“围剿”。但是,出蒋所料的是,自一九三○年冬到一九三三年夏,对江西朱毛红军发动的第一、二、三、四次军事“围剿”均以失败而告终,损兵折将达三十万以上。南昌行营主任鲁涤平,因第一次失败被撤换;继任者何应钦,因二、三、四次“围剿”的失败,怯蒋谴责而惴惴不安,遂被蒋介石发往北平,去办理对日妥协、出卖华北的卖国外交去了。因此,红军成了蒋介石的心头之患!

    蒋介石痛心于以往“围剿”红军的屡次失败,并从这些教训中醒悟出一些道理,遂改弦更张,放弃了长驱直入打运动战的作战原则,一面调整部署,一面调集一百万大军、二百架飞机和大批军火。为实现“稳扎稳打、步步为营、修碉筑路、逐步推进”的战略,特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,陈诚为前敌总指挥;蒋鼎文为东路军总司令,指挥蔡廷锴所部;以何键为西路军总司令,指挥九个师又三个旅的军队;用重金收买南天王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。这样一来,就把红军困在了赣北、湘赣、粤赣、闽赣之间,再“辅以杨永泰建议的保甲团练政策,企图构成包围圈,断绝苏区物资来源,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”,进而达到消灭红军和摧毁中央苏区的目的。

    天有不测风云。是年冬,陈铭枢、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,在“围剿”红军的东方打开了一条缺口。如果当时中央苏区主要负责人博古等利用这一天赐良机,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很快就能被粉碎。但是,博古等人顽固地坚持“左”倾教条主义路线,致使福建事变很快失败。同时,蒋介石重新任命蒋鼎文为东路军总司令,卫立煌为前敌总指挥,转头进攻中央苏区,使得蒋介石的“步步为营、堡垒推进”战略得逞。加之,刚刚进入中央苏区的李德与博古等人执行“御敌于国门之外”、“实施短促突击”以保证“不丢失根据地一寸土地”的“左”倾路线,使得中央苏区日趋渐小,红军将士伤亡逾万。待到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被陈诚所部攻陷之后,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。等到红六军团奉命自湘赣突围西去之后,蒋介石认定江西“围剿”红军的大势业已完成。是年九月,蒋氏在庐山曾得意洋洋地说了这样一句话:

    “湘赣边红六军团在西路军围攻下站不住脚才不得已而西移的。孔荷宠投降是红军瓦解的先声。”

    也就是在这关键时刻,蒋介石召来了他的重臣、策士杨永泰,考试似的问道:

    “你看我的下一步棋应当如何走?”

    杨永泰,广东茂名人,生于一八八○年,考取秀才。一九○一年入广东高等学堂,后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,毕业后,遂入政坛角逐,并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“政学会”(即老政学系)的成员。随着曹锟贿选后的国会的消灭,政学会也寿终正寝。十年之后,杨永泰挤进了蒋家王朝的大门,并沿袭古代权奸的衣钵——“结纳近臣,察帝动静,故奏对皆称旨”,着手研究蒋介石的思想作风及其生活习惯,同时还向蒋介石身边的人打听蒋氏的“起居注”,故向蒋氏条陈时事意见,往往“报可”。结果,他逐渐取得了蒋氏的信任。正当蒋介石准备实施第四次“围剿”红军计划,且又忧心忡忡地感到没有把握之际,杨永泰抓住这个时机上了一篇万言书。据说它的主要内容是:阐明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理论,主张“安内”(即“剿共”)必须用七分政治,并提出了所谓“政治剿匪”的纲领与方案。蒋介石看后“龙颜大悦”,立即擢用杨永泰为豫鄂皖“剿匪”总司令部的秘书长,着即“随驾亲征”。待到南昌行营成立不久,蒋氏完全接受了杨永泰的所谓“剿匪要用三分军事、七分政治”的主张,并把行营庞大的组织机构简化为两个厅:即以参谋长贺国光兼任厅长的军事厅,以秘书长杨永泰兼任厅长的政治厅。从此,杨永泰得了一个“七分厅长”的绰号。也就是在这期间,他和江西省主席兼行营办公厅主任熊式辉紧密勾结起来,在国民党内又逐渐形成了“新政学系”,公然与其他派系争宠夺势。实事求是地说:蒋介石第五次“围剿”红军得以成功,除去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者执行“左”倾路线外,杨永泰等人搞的这一套反动方案,并同“柳维垣提出的碉堡政策相配合”,也是重要的原因。